全球贸易战 高度依赖中国的澳洲制造正遭遇海啸般的打击(图:澳洲都市报)
全球贸易战:高度依赖中国的澳洲制造正遭遇海啸般的打击(图:澳洲都市报)

澳洲都市报4月14日悉尼报道

中美贸易战持续升级之际,一批澳大利亚企业意外卷入这场“地缘经济博弈”。尽管美国对白宫口径宣称澳洲商品只需缴纳10%的关税,现实中却有大量“澳洲品牌”因产品产自中国,而被迫承受高达100%以上的美方惩罚性关税。

全球贸易战 高度依赖中国的澳洲制造正遭遇海啸般的打击(图:澳洲都市报)
全球贸易战:高度依赖中国的澳洲制造正遭遇海啸般的打击(图:澳洲都市报)

最新受创者之一,是墨尔本创业公司HeyDoodle。创始人Beatrice Toh 原本因其儿童可重复涂色垫系列成功打入美国市场而满心期待,如今却因产品产自中国、直接发往美国,瞬间被归类为“中国产品”,适用特朗普政府新近生效的重税政策。

“真是晴天霹雳。”Toh说,“原以为澳洲身份可以豁免,结果是产地优先,国籍无效。”

根据她向媒体提供的数据,原价30美元的一套产品,经征收超100%关税后,美国终端售价将飙升至50美元以上。Toh无奈表示:“这不是必需品,家长可能不会为此多掏腰包。”

类似困境并非个案。总部位于悉尼的泳装品牌Sea Level也因核心产品在中国制造、出口美国,正经历“同样的震荡”。品牌创始人Steve Philpott透露,约有四分之一营收来自美国市场,这一轮关税冲击如同“地震”。

他坦言:“这场冲击我们无法完全转嫁给消费者。大家都会亏——品牌、批发商、零售商,还有终端顾客。”

Philpott所经营的其他品牌还包括在澳制造的Bond-Eye,他现在正在评估是否能将“澳洲制造”的部分作为品牌主打,但同时警告称:“澳洲本地服装制造能力已被系统性摧毁,想回头并不容易。”

他补充道:“中国在服装和轻工业制造上的产能、技术和供应链体系,全球罕见。我们跟中国工厂合作十几年,稳定高效,搬去别处成本极高。”

与此同时,美国对中国电商的“特别征税”也开始波及更多边缘澳企。根据KPMG首席经济学家布伦丹·林恩(Brendan Rynne)分析,5月起,美国将取消针对中国商品的“800美元免税额度”(de minimis exemption),直接影响从中国仓发货的澳洲电商品牌。

这一举措被称为“Temu和Shein税”,表面上针对中国电商,但实际上也波及在中国设厂、向美直发的澳洲品牌。

在墨尔本的Toh尝试将生产迁回澳洲,起步阶段就因墨尔本本地“缺少相应油墨与原料”而失败。“不是不想在澳洲制造,而是根本做不了。”

她呼吁澳洲政府为小型品牌提供生产端支持。“我们需要制造业重建,不然永远受制于国际风向。”

澳洲政府回应称,正在与受影响企业保持沟通,并将继续争取“美国对澳商品免征关税”,同时推动全球贸易多元化战略。但目前来看,华盛顿的重点显然在于“打击中国产能”,而非区分品牌背后真实国别。

中美竞争日趋全面,全球供应链重构正在深刻影响澳洲中小企业的发展模式。墨尔本、悉尼等地的轻工、玩具与服装制造商纷纷感受到“身不由己”的现实。这场“关税战争”早已不再局限于超大企业的博弈,更像是一次考验产业链安全感与应变能力的压力测试。

本文作者

  • Staff Image
    《澳洲都市报》特约撰稿人 擅长LLM多模型运用  
前一篇中澳贸易回暖,牛油果有望成为下一个出口明星
下一篇研究发现:气候变暖恐引发澳洲青少年心理健康危机

回复

请输入你的评论!
请在这里输入你的名字